街坊邻居聊天时常说,过日子就像往储蓄罐里存钱,一分一厘都得算计着来,要是大手大脚惯了,再多家底也经不住折腾。这道理用到做事上,就是 “尚俭”—— 不是说非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而是懂得把钱花在实在处,别为了面子瞎铺张。
老家祠堂里挂着幅老画,画的是村里祖上当县令时的情景:官轿是旧的,衣服上还打着补丁,却在县城修了三座石桥。老人说,那时候不少官老爷爱比谁的轿子华丽,谁的府邸气派,可这位祖上总说:“百姓交的税,是指望咱修路架桥的,不是用来给自个儿撑场面的。” 他任上没盖过一间新衙门,省下的银子全用在了修水渠、建学堂上,离任时老百姓凑钱给他立了块碑,碑上就刻着 “俭以养德” 四个大字。
这些年见过些让人叹气的事。有个镇上新盖的办公楼,门口摆着两尊大石狮子,走廊里装着水晶灯,可镇里的小学教室漏雨却没钱修。后来查下来,光是买那些摆设就花了几十万。主事的人被问起时,还嘴硬说 “得有个政府的样子”,却忘了老百姓眼里的 “样子”,从来不是排场有多足,而是日子有没有盼头。
其实尚俭就像居家过日子,淘米水浇花,旧衣服改改接着穿,不是抠门,是懂得惜福。公家的钱更是如此,办场会议能在单位食堂开就别去高档酒店,打印文件尽量双面用,省下的钱能给山区孩子买些课本,能给村里修条便民路,这样的 “俭” 才俭到了点子上。
老辈人常说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像喝水的杯子,要是天天用金的银的,再用瓷杯就觉得寒酸;可要是心里装着老百姓的难处,就不会觉得坐旧沙发丢人,吃粗茶淡饭寒碜。说到底,尚俭不是苦行,是把日子过到实处,让每一分钱都花得敞亮,花得让人心里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