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欲” 听着有点文绉绉,说白了就是管得住自个儿的念想。就像街坊邻居常说的,做人得有个谱,不是自己的东西别眼馋,不该伸手的地方别痒痒。这道理搁在谁身上都一样,尤其是手里攥着些权力的,要是管不住心里的小九九,早晚得栽跟头。
前阵子听老人讲过个故事,早年间有个管粮仓的小吏,刚开始见天儿跟粮食打交道,眼里却干净得很。后来有回家里孩子饿哭了,他瞅着仓库角落漏下的半袋米,心里头像有只小猫爪在挠。他咬着牙转身走了,回去跟老婆说:“咱穷点不怕,可要是拿了公家的东西,脊梁骨得被人戳一辈子。” 就凭着这股子拧劲儿,他守了粮仓三十年,仓里的米没少过一粒,自家的锅也没多过一勺不该有的粮。
反观那些栽了的,大多是从 “就这一次” 开始松了口。有个被查的干部在悔过书里写,第一次收人送的酒,夜里把酒瓶转着圈儿看,心里念叨 “就这一回,下不为例”。可这 “一回” 就像给堤坝开了道缝,后来人家送钱送物,他眼皮都不眨了。就像贪吃的鱼,刚开始只是叼点鱼饵,尝到甜头就敢往渔网里钻,到最后想回头,尾巴早就被缠住了。
其实克欲也不用天天跟自己较劲,就像吃饭七分饱,不是说不能吃,是得知道啥时候该放下筷子。逢年过节有人提着礼盒上门,笑着说 “就是点土特产”,你得想明白,人家拎来的哪是点心,是想换你手里的方便;开会坐主席台,别总想着位置靠前不靠前,该琢磨的是台下群众盼着解决啥难题。这些时候刹得住车,心里就踏实。
街坊们常说 “人心不足蛇吞象”,谁还没点念想呢?关键是得有个准星。就像老木匠做活儿,墨线一弹就得照着来,差一丝一毫都得刨掉。做人也是这样,知道自己的本分在哪儿,不该碰的别伸手,不该想的别费心,日子才能过得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