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在廉政语境中,它指的是从政者要懂得节制欲望、坚守底线,在权力和利益面前保持清醒,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何时该停下脚步。
古往今来,那些跌入腐败深渊的人,往往是因为不懂 “知止”。他们起初或许只是小贪小占,却在欲望的驱使下不断突破底线,最终越陷越深,无法自拔。而懂得 “知止” 的人,总能在关键时刻守住自己。春秋时期的公仪休,担任鲁国宰相时,非常喜欢吃鱼。有人投其所好送鱼给他,他却坚决拒绝。别人问他原因,他说:“如果我接受了你的鱼,就可能会枉法办事,一旦被罢官,不仅没人再给我送鱼,我自己也买不了鱼了。” 公仪休用 “知止” 的智慧,保住了自己的操守和前程。
在当今社会,“知止” 对于廉政建设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诱惑层出不穷,权力运行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考验。从政者手中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如果不懂 “知止”,就容易被权力所累,被利益所惑。比如,在项目审批中,面对企业的好处费,要懂得 “止”,坚守原则按规定办事;在人事任免中,面对人情关系的干扰,要懂得 “止”,坚持任人唯贤。
践行 “知止”,需要不断提升自我修养。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价值观,明白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而不是谋取私利的工具。同时,要时刻保持自我警醒,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看看是否有越界的倾向。此外,还要主动接受监督,把自己置于制度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 “知止”。
“知止” 是廉政航船的压舱石,有了它,航船才能在各种风浪中稳健前行。每一位从政者都应将 “知止” 牢记于心,让其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从而在廉政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