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工作之窗  廉政教育  法规制度  廉政文化  信访举报  学校主页 
当前位置: 首页>>廉政文化>>格言警句>>正文
"谦受益"家风浸润百年巴沙
2017-02-14 08:38  

  春节期间,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

  近日,记者来到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该镇巴沙湖古村寨。举目远望,古寨依山而建,一栋栋土家转角楼错落有致,古宅封火院墙的飞檐翘角隐约可见。

  在古宅内石坪坝上,中共党员、退休教师、巴沙湖向氏族人向安骥翻开族谱,与记者谈起向氏“谦受益”之家风。

  18世纪中叶,巴沙湖向氏宗族桐油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桐籽年产量达两千多挑,可榨桐油十多万斤。因担心后辈族人骄傲自满,遂请人在自家朝门上题写了“谦受益”三个字,以此警醒族人,教化子孙。

  至向世荣任族长期间,他不仅注重兴新学、办团防、施仁政,还特别注重用“谦受益”家风来管理和教化族人。他修订完善了家风家训,其内容大到人伦道德、公平正义、扶弱帮贫,小到唱歌讲话、环境卫生等,都做了详尽的规定。如:村内族人一律平等,贫富一视同仁,不准以富欺贫,坚持以理服人,等等。

  向世荣还带头践行家风,立信于人,使族内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如成立“慈善会”,开仓济灾,修建“培英桥”,为路人免费提供茶水、应急药物等。这些仁德之举被传开,向世荣成为当地颇负盛名的“四老爷”,四邻八乡的村寨都要求他出面帮助治理。

  清末民初,向世荣之侄向恢池谨遵“谦受益”家风,在向先辈学习的基础上,积极改变桐油找人代销的方式,采取自产自销一条龙模式,在沅陵、常德等地开设了“元春号”,年收入达4万多大洋,成为“湘西桐油大王”。

  可是,到民国末年,向恢遂接任族长后,自恃兵强马壮,狂妄自大。“向氏六大家”中“恢”字辈几兄弟住上了街,过上了骄奢淫逸的生活。正因目中无人而吃了两起人命官司,致使巴沙湖的银元和田土丧失殆尽,家业凋败,众叛亲离。

  摸着长满青苔的村寨岩墙,讲起父亲告诉他的这段历史,向安骥老人声音有些哽咽,满是叹惜。

  1950年,向安骥9岁时,成为孤儿。他先后跟着三姐及同父异母的哥哥生活,曾经干过大队记工员、司务长、民办教师。

  “不论在人生低谷,还是发展高峰时期,我都始终牢记‘满招损、谦受益’的家风家训。”因谦虚好学、老实肯干,成绩突出,向安骥先后被评为县、州模范教师,在1985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转为国家正式教师,并获得小学高级教师职称。

  巴沙湖村向氏族人向春晖告诉记者,向安骥老师虽然在村里颇有名望,但为人谦和,从不摆架子,不喜欢和别人计较得失,村里乡亲有什么大事小情都愿主动帮忙出力,热心捐资助学、村寨文化保护等公益事业,很有人缘。“特别是非常注重家风传承,他退休后组织村里一些有名望的人,专门到怀化等地走访,收集资料,并修缮了族谱及家风家训等内容。”向春晖说。

  “当我们几兄妹在工作事业上取得成绩时,爸爸就会告诫我们要谨遵‘谦受益’家风,保持谦虚低调。正是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们几兄妹都养成了为人谦逊、和善的品格。”向安骥的二女儿向艳霞告诉记者。

关闭窗口
格言警句
 
党风廉政 更多>>
· 中央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 各地分层级分领域开展精准培训实战...
· 中央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 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
· "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中...
·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
· 2025年5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
·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一...

中共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陕西咸阳市文汇西路12号 邮编:712000  电话:029-3315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