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颂出生在“七世仕本朝”的闽南望族,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勤奋好学,聪颖过人,五岁即学习《孝经》、《尔雅》和古今诗赋,并皆能背诵。苏颂的父亲曾亲自手书《中庸》,让其熟读,陶冶性情。直到退职还乡时,苏颂还妥善地保存着这篇手书。
苏颂一生非常注重学习,知识面极广,在许多领域造诣颇深,特别是在医药学和天文学方面,成就卓越。他认为这些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家庭的教育和培养。为了更好地教育子孙,他撰写了家训诗《感事述怀五言百韵以代家训》。后来,他的长孙苏象先又根据祖父苏颂的生平言行事迹及平日教诲之言编撰成一部专门的家教著作。
北京大学资源学院文物系教授、中国苏颂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管成学:
这本书叫《魏公谭训》。苏颂家教的最大特点,它标准高,叫做“行完学富”。“行完”就是道德要完美,“学富”就是学识要宏富。苏颂本身就是这样做的,他在医药、天文、机械各个方面都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高峰。
苏颂在《魏公谭训》中对子孙的读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一是要广读博学。知识面宽广,不仅能使人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且还可以触类旁通,理解事物更深透。因此,他经常教育子孙要广泛涉猎,达到“学富五车”的标准;二是学贵于勤。苏颂对学习有一种紧迫感,他强调“人生在勤,勤则不匮”。他告诫子孙要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甚至形象地把抓紧时间比喻为雄猛的飞禽走兽捕捉食物一样,说“时哉!不可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