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爵,字元驭,号荆石,谥文肃,明朝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人。嘉靖四十一年,中会元、榜眼,授编修。此后,先后担任国子监祭酒、詹事府詹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礼部右侍郎等职。万历二十年,入阁为首辅,拜吏部尚书兼建极殿大学士。
高琪是太仓本地的一位文化研究专家。他曾历经多年,对王锡爵及其家族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先后著成《王锡爵传》和《王锡爵家族》这两本书。在《王锡爵传》里,他小时候经历的一件事情就特别耐人寻味。
苏州太仓市名人馆副馆长、《王锡爵传》作者 高琪:
有一次,王锡爵家族的族兄弟为了争夺家产互相争吵。其中一人,为了让王锡爵的父亲王梦祥偏袒于他,便拿了一锭白银,塞到王锡爵的衣袖里面,请他转交其父。王锡爵拒绝了,说:“怎么可以拿这个来玷污我呢。”后人对此评价说:“其狷介、廉洁之性,自孩童时已如此。”
王锡爵小小年纪,就形成了轻货利、好读书的优异品格,这实与其父母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他三、四岁时,父亲王梦祥考入南京国子监学习,王锡爵和母亲吴氏也一同去了南京。
苏州太仓市作协主席、文史学者 凌鼎年:
王梦祥他在读书期间,经常带领着他的儿子王锡爵到明朝初年所建的忠烈庙、功臣庙去瞻仰,给他讲一些相关的故事,激发他长大以后,要建大功、立大业。
母亲吴氏出生名门,贤淑端庄,勤俭持家,她经常教育王锡爵从小就要养成节俭勤奋的好品质。
苏州太仓市作协主席、文史学者 凌鼎年:
王锡爵在十三岁那年,要到州学去上学,但是他没有合适的鞋子,他的母亲吴氏就给他做了一双土布的袜子,穿上他父亲的旧靴子去上学。作为富甲一方的王氏家族,做一双鞋子,应该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是他的父母没有这样做,实际上作为父母也算是用心良苦。
后来,王锡爵在京城里做了大官,吴夫人则一直叮嘱他“慎毋外索”,教育他不做贪官,不要索取不义之财,做人做事一定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