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工作之窗  廉政教育  法规制度  廉政文化  信访举报  学校主页 
当前位置: 首页>>廉政教育>>警示教育>>正文
就业扶贫,来不得一点儿形式主义
2020-04-25 16:28  

        4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考察脱贫攻坚情况时指出,移得出、稳得住、住得下去,才能安居乐业。要住得下去就要靠稳定就业,务工是主要出路。要实实在在做好就业工作,不能搞形式主义。

  近些年脱贫攻坚实践表明,就业扶贫对于促进贫困户再生“造血”、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十分重要。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为了解决贫困户搬迁后的就业问题,平利县探索了“社区工厂”就业扶贫新模式,在集中搬迁安置区中配套建设工厂,让搬迁户“楼上居住、楼下就业”。当地83家社区工厂,累计带动贫困群众就业6000余人。目前,各地各部门加大就业扶贫力度,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有力巩固脱贫成果。

  但也要看到,个别地方在就业扶贫中搞形式主义,甚至潜藏腐败问题。有的地方扶贫车间遍地开花、村村建厂,一个县就达200多间,但因为没有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没有认真研究市场,盲目上马项目,导致产品滞销、利润不高,出现车间闲置、停摆等问题,不仅无法带动贫困户就业,还造成财政资金浪费。有的扶贫就业点“挂羊头、卖狗肉”,门口牌子上打着“产业扶贫就业帮扶基地”,里面却是大型石料厂,往来拉石料的大车络绎不绝,根本不是精准扶贫项目。有的企业老板为了骗取补贴,联合基层干部套用贫困户资料及伪造花名册,将企业“改造”成扶贫就业点,或者找来贫困户干一两天走了也成了扶贫基地。有的营造就业基地虚假繁荣,扶贫车间在工人较少或者停工时,把平板电脑放在摄像头前,播放平时工人正常工作录像,以应付远程视频检查……这些就业扶贫中的弄虚作假行为、形式主义问题,伤害贫困户感情,影响脱贫攻坚成效。

  革除就业扶贫中的形式主义,是拔除“穷根”的重要保障。要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督监管,因地制宜开展就业扶贫工作,强化对贫困户就业技能的培训,严肃查处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不断提高贫困群体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就业质量,让脱贫更扎实、有底气。

关闭窗口
警示教育
 
党风廉政 更多>>
· 深刻把握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取得...
· 推进自我革命必须固本培元增强党性
· 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学习领会习近平总...
· 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
· "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中...
·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
· 2025年5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
·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一...

中共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陕西咸阳市文汇西路12号 邮编:712000  电话:029-3315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