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工作之窗  廉政教育  法规制度  廉政文化  信访举报  学校主页 
当前位置: 首页>>廉政教育>>廉政观点>>正文
暗处不自欺
2025-06-22 10:00  

        古人提倡暗室不欺,慎独为要。《重订增广贤文》里讲:“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意思是说:不因为人人看得见而表现自己的节操,不因为别人看不见而堕毁自己的德行。这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品行高尚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遵纪守法。

  “冥冥”指黑夜、晚上,引申为私底下、独处时。一个人没有外在的约束和他人的监督,仍能保持清醒自律,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更见其人品德行。清代廉吏叶存仁律己甚严,毫不苟取。一次离任时,部属临别赠礼,为避人耳目,特半夜拜谒。叶存仁十分感慨,但决然不受,并赋诗婉拒:“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叶存仁不因“夜半”而“堕行”,白天晚上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有没有看管一个样,说明清廉于他而言已不是外力约束,而是根植于心的修养,是无需提醒的自觉。

  《中庸》有云:“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意思是说,君子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要小心谨慎,在无人听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惧敬畏。“五代清郎”袁聿修,为官五十余年,两袖清风。他曾以太常少卿身份巡察各地,时任兖州刺史的老朋友邢邵,派人送给他一些白绸作为礼物。袁聿修退还并修书一封:“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正如古训所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朋友间、私底下、细微处,能否一如既往地自律,是检验为官者人品官德的试金石。袁聿修暗处不自欺,坚守正道,源于他对“清廉”二字始终心存敬畏,无论何时何地都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面对诱惑,要做到不迷失、不动摇,关键在于慎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绷紧“自律”这根弦,坚守住“内心的律令”。“时代楷模”王继才32年如一日,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驻守了一辈子。其间,有“蛇头”私下找到他,当场掏出10万元现金要他在岛上留几个“客人”住几天。王继才一口拒绝:“我是民兵,只要我在这个岛,你们休想把这里弄脏!”在这人迹罕至的孤岛上,王继才不论面对寂寞还是诱惑,始终定力如磐,坚守党性原则。正如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所说,真正的共产党人即使在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党员干部要做到慎独不欺,就要多问问自己“对不对”“能不能”“值不值”,时刻告诫自己“举头三尺有纲纪”,自觉在内心深处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堤坝,不断强化自我约束,无论“冥冥”还是“昭昭”、“独处”还是“群处”,始终言行如一、表里如一,不“堕行”、不毁节。


关闭窗口
廉政观点
 
党风廉政 更多>>
· 深刻把握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取得...
· 推进自我革命必须固本培元增强党性
· 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学习领会习近平总...
· 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
· "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中...
·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
· 2025年5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
·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一...

中共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陕西咸阳市文汇西路12号 邮编:712000  电话:029-3315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