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工作之窗  廉政教育  法规制度  廉政文化  信访举报  学校主页 
当前位置: 首页>>廉政教育>>廉政观点>>正文
离职难平安
2023-02-21 09:05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宁波分公司原党委委员、总经理助理沈曙寰在察觉可能案发后,企图“一辞了之”;中国光大银行原党委副书记、副行长张华宇到龄退休前一个月辞职……在日前媒体曝光的典型案例中,“逃逸式辞职”再次引发关注。

  现实中,总有一些问题干部妄想“退了退了,一退就了”。有的以为提前退休、辞职后无职无权,组织上就会网开一面,违纪违法的旧账可以“一笔勾销”;有的搞起“期权式腐败”,在位不收退休收,在岗不收离岗收,辞职后到原业务管辖范围内企业任职,捞好处收回报。如此种种,挖空心思在辞职、退休上“做文章”,妄图以此逃避党纪国法的制裁,着实打错了算盘。

  “离职”并非“离管”,反腐惩恶也不存在“既往不咎”一说。党纪国法对各类公职人员离岗后从业行为均有严格要求。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明确,已经退休的公职人员退休前或者退休后有违法行为的,不再给予政务处分,但是可以对其立案调查;已经离职或者死亡的公职人员在履职期间有违法行为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一些地方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离职公职人员违法乱纪问题专项整治,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对离任公职人员划出“硬杠杠”,把好“出口关”。事实一再证明,退休、离职并非进入“保险箱”,任凭其腐败潜藏多深多久、花样如何翻新变异,终难逃纪法惩处。

  若要平安,先莫伸手。党员干部,无论是在任时还是离任后,对党纪国法都要心存敬畏。要知道,人可以退休离职,但纪法不会缺席。严防问题干部“逃逸式辞职”、搞“离职腐败”,须从多方面着力。要加强对离职公职人员的监督管理,做好离任审计,重点关注其任职期间相关问题和决策情况,不能让问题干部“说走就走,想走就走”。同时,细化相关规定,划定公职人员离职后的“从业红线”,不能进入的行业、企业坚决不允许进入。还要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对离任公职人员从业情况进行跟踪监管,排查离职退休人员突击入股、违规返聘等违规违纪问题,截断“离职腐败”变现之路。


关闭窗口
廉政观点
 
党风廉政 更多>>
· 中央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 各地分层级分领域开展精准培训实战...
· 中央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 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
· "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中...
·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
· 2025年5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
·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一...

中共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陕西咸阳市文汇西路12号 邮编:712000  电话:029-3315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