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叫嚣“把我放了,给你600万”的“土地奶奶”,到“请百度一下”的政府网站回复……近期来,类似“雷人”之语,时有耳闻。张狂的言行、傲慢的态度,源于一些领导干部被权力与金钱蒙蔽了双眼,心中缺少两个字——敬畏。
邓小平同志曾说,共产党员“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所谓“怕”,就是敬畏。领导干部保持敬畏之心,不仅是一种人生智慧,更关乎党性修养和作风品行。
懂得敬畏,一是要敬畏历史。
“政声人去后”,一个人的是非功过终要交由历史来评判。为官者,总要思考身后留下点什么,对历史有个交待。想干事,值得鼓励。然而,一些领导干部为了所谓政绩,目光短浅,心态浮躁,或做“一锤子买卖”,或搞“形象工程”,或“拿公家的钱交学费”。历史最公正,对那些没有历史责任感的人,无论一时多么风光无限、做得多么轰轰烈烈,终会昙花一现;对那些敬畏历史、踏实做事的人,即便一时遭遇不公和委屈,历史也会记住他、褒奖他。
敬畏历史,需要深思熟虑、认真谋划,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正如右玉县十八任书记接力造林,“久久为功”。只有破除急功近利的心态,放宽胸怀,放远目光,才能交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答卷。
懂得敬畏,二是要敬畏人民。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常讲: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人民之所以“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敬畏人民,维护和发展了人民的利益。我们党执政60余年,历史条件和执政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变不得。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不是为民用权,而是高高在上、麻木不仁;不是为民谋利,而是营私舞弊、贪污腐化;不是情系于民,而是视人民为“刁民”。
敬畏人民,就是要弄清自己与群众的关系,找准自己在群众中的位置,真正把群众当亲人、当老师。只有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才能在人民心中树起丰碑。